Search

《壞掉的,不只是「乳腺水龍頭」》

看到 Veronica Lin 林小草 的這...

  • Share this:

《壞掉的,不只是「乳腺水龍頭」》

看到 Veronica Lin 林小草 的這一篇文章,我的思緒忍不住飄回了7年多前的畫面。

------

「三十八週,3800公克,看起來頭好壯壯、活動力十足。」為我們產檢的醫師帶著他一貫的招牌微笑,對我們如是說。即使他已滿臉倦容。

「醫師,寶寶這麼大,有辦法自然產嗎?」我們夫妻倆同聲擔憂地問。

會這麼問,不是沒理由的。因為最近四週,baby的體重以平均每週300公克的速度穩定上升中,如果按照這增加的速度推估,足月產的體重應該會突破4000公克。我心中的擔憂,是怕我家小姐生產過程會太辛苦。

「我上個禮拜剛順利接生了一個4300公克的寶寶,所以沒問題的啦!」

醫師的回應,應該有安撫到我們吧!我猜。

【不想退房的孩子】

也許是因為住得太舒服,兩週後(40週),已足足超過預產期一整週,寶寶還不想「退房」。醫師只好下達逐客令:催生!

20個小時過去,所有方法都試了,子宮頸依然只有開三指,跟醫師討論過後,我們決定從「產房」轉戰到「手術房」。

我拎著相機,守在凌晨的手術室外來回踱步,有期待,有掛心。相機,本來是陪產時要用的,當然也進不了手術室。

我期待的,自然是新生命的來臨;我掛心的,則是歷經整整一天一夜漫長產程、卻始終無法順利自然產的夫人。

沒多久,寶寶被推了出來,4080公克,圓潤飽滿(這詞好像怪怪的?)。但卻累壞他娘親了。

【暫時故障的父母】

「生產全餐」加上剖腹產時麻醉深度不夠、手術當下還殘留些許知覺,讓生產完的夫人元氣大傷,始終無法順利哺乳,加上我這個新手爸爸的手足無措,母、子、父就在一整晚的混亂夾雜分不清到底誰的哭聲中度過寶寶來到這世上的第一夜。(#這時候恨不得乳腺是長在我身上)

第二天深夜,我勇敢地按了護士鈴,請護理師將寶寶送回新生兒室。(#我兒子現在站在我後面瞪我)

「你們真的不要把孩子留下再試試看嗎?應該會越來越上手的!」護理師不肯輕易放棄,不斷跟我確認了好多次。我瞥了一眼好不容易剛入睡的夫人,轉頭堅定地跟護理師say no。

第三天,醫師再次來關心。站在醫師身旁的護理長一邊直對我們微笑,同時跟醫師一陣咬耳朵之後,醫師對著責任護理師說明與交代了幾句。離院前最後的兩個晚上,護理師就再也沒問過相同的問題了。

醫師離開病房,護理長留下來挨近我們身邊,開口問我:「小彬老師,你記得我嗎?你幫我拍過婚禮記錄。」不待我回答,她又接著說:「如果還有任何需要,可直接跟我說。」(#幸好我當時沒有亂拍)

【跟親密感與母乳同等重要的東西】

懷著這份感念,直到出院前,其實我們都沒有勞動過她。

因為我心裡明白:當「母嬰/親子同室」成為一個可供選擇的選項,而非沒得選擇,即使我依然會對寶寶有些許罪惡感,但只要媽媽(大多數新生兒最重要的客體)情緒與狀態穩定了,就更有心力扮演孩子安全穩定的依附對象。

(「依附關係對孩子的長遠影響」之延伸閱讀:當孩子身邊穩定的大人 https://goo.gl/6b33s3

我絕對認同對新生兒來說,親密感、母乳都是非常非常重要、非常非常棒的東西。

但它們也不是唯二重要的東西!更不該成為「用以批判父母是否夠愛孩子」的標準。(#親密感與母乳何其無辜)

#攻城師林小草與諮商師小彬老師的教養交換筆記
#你可能很難想像被母嬰同室與母乳逼瘋的媽媽有多可怕

--------

延伸閱讀》》》林小草-壞掉的水龍頭 https://goo.gl/2sWsQu


Tags:

About author
諮商心理師/資深輔導教師,從事青少年輔導工作近20年,並長期投入性別、家庭與婚姻系統、權力議題領域。堅信:「好的教養,是孩子一輩子的養分」;「父母幼時的傷痛若經療癒,是孩子的福份」
陳鴻彬諮商心理師/資深輔導教師,堅信:「好的教養,是孩子一輩子的養分
View all posts